市值千亿的造车新势力,股票停牌了



By
jonson
11 12 月 23
0
comment

曹原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滑板造车明星玩家:股票停牌,连财务报表,都交不出来了。

最新消息,Arrival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无法交易

并且,这不是Arrival今年遇到的第一次危机,此前已被曝资金链断裂,多次拉响“死亡警报”。

市值一度超过150亿美元的Arrival,现在却到生死存亡之时。

发生了什么事

Arrival,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目前股票在停牌状态。

 Arrival股票无法显示实时交易价格

这个消息本就对公司不利,而停牌的原因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公司错过了向纳斯达克提交2022年年度报告(20-F表格)的截止日期,违反上市规则,所以纳斯达克从11月9日开盘时开始,停止了公司普通股的交易。

并且,纳斯达克还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表格,取消Arrival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和注册。

也就是说,现在Arrival不仅财报交不出,股票停牌,还有可能面临退市

不过对于Arrival来说,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公司可以对纳斯达克的裁决提出上诉,并请求举行听证会,专家小组将对于上诉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维持、撤销或其他决定。

Arrival目前也打算这么做,准备提交听证会请求,并请求延长公司证券停牌时间,直到专家小组作出决定。

也就是说,股票将一直维持着停牌状态,直到听证会结束,看专家小组们怎么说。

同时Arrival也表示,公司正在紧赶慢赶,将尽快提交2022年年度报告。

Arrival今年已经多次遇到危机

对于Arrival来说,2023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首先是开年就裁员。新CEO上任的第一个大动作:员工人数减半,只剩下约800人。

其次是多次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3月,Arrival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只剩2.05亿美元(约14.95亿元)。

而公司营收规模一直都是0美元,同时一个季度又有2亿美元(约14.59亿元)左右的亏损(除去非现金减损支出和债务注销部分)。

如此下去,Arrival资金链断裂是迟早的事。

不过还好,财报发布没多久,Arrival就宣布获得来自Westwood Capital的3亿美元(约21.89亿元)新融资,能帮公司再撑一段时间。

并且在4月,Arrival又宣布,公司打算和一家特殊目的公司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合并,借壳实现“二次上市”。

这次合并据说能给公司带来至少2.83亿美元(约20.65亿元)的现金。

本以为这大笔的资金入账,Arrival至少可以不用为钱的问题发愁,还能再活一阵儿。

结果没想到,7月,双方合并的交易却终止了。

同时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底前耗尽现金,又一次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与之对应的是,10月有消息称,Arrival又裁员25%,同时网站还多次关闭,官方称是为了进行维护,也能从侧面证明Arrival的窘境。

如今再加上股票停牌,Arrival现在的境遇,几乎可以说在和死神赛跑了。

一家曾经风风光光,大受资本和车企青睐的明星公司,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

Arrival:昔日的滑板造车明星

这里先回顾一下Arrival的历史。

2015年,Arrival在欧洲成立,除了一个设在英国伦敦的总部,在美国、德国、荷兰、以色列、俄罗斯和卢森堡都有办事处。

公司一开始就在布很大的局,目标是全球市场。

那靠什么拿下这些市场?靠滑板底盘。

Arrival表示,自己的使命是“用一种更高效的新方法,来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动车”。这里的新方法指的就是滑板底盘微型工厂

滑板底盘其实就是一种非承载车身结构,优势在于取消机械连接,车舱可以保留更多空间;此外,同一个底盘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大小的车辆类型,从而提升整个汽车产品系列的可扩展性。

并且,Arrival已经根据滑板底盘推出一款电动公交车和两款电动货车。

也就是说,公司主要做的还是To B的生意,靠卖电动货车、电动公交车等商用车来赚钱。

再加上公司创始人、董事会背景丰富,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过。

创始人Denis Sverdlov是俄罗斯电信业亿万富翁,董事会中不乏来自现代、Lyft、通用等有汽车行业背景的高管,还有曾在漫威、Netflix工作过的。

所以一开始,Arrival的融资和订单不断。

例如现代和起亚曾经就注资了1亿欧元,让Arrival成为英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之一;从美国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筹集了1.18亿美元;还和UPS、Uber、LG能源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拿下超过14.3万份车辆意向订单。

2021年3月,Arrival通过与特殊目的公司CIIG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巅峰时期估值一度超过150亿美元(约1094.27亿元),这也是Arrival最后的高光时刻。

招股书当时就披露Arrival惨烈的经营状况:营收一直为0,同时持续亏损。

2018-2019年一共亏了7829万欧元(约6.10亿元),2020-2021年一共亏了13.99亿美元(约102.06亿元),光是这四年大概就烧了108亿。

花了这么多钱,那造出多少车了呢?

截至目前,Arrival的生产成绩是:2辆

以及从没能带来营收来判断,很可能都是生产验证车,不会交付的那种。

一开始摊子摆得太大,烧钱太多,导致后来Arrival不得不自砍业务线,暂停建设新工厂、只专注美国市场,只为能先多造一些车,让公司能活下去。

但事与愿违,公司后来又屡屡跳票交付时间,亏损不断扩大,很难再说服资本市场继续支持,去年还一度受到退市警告。

曾经高达150亿美元的市值,目前也只剩下了2007.16万美元(约1.44亿元),缩水99.87%

所以Arrival今日股票停牌,不知道何时才能继续交易,是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又一佐证。

也可以说是快宣布了在资本市场的死刑。

滑板造车行业寒冬?

这边滑板造车鼻祖不好过,赛道内的其他玩家,也还挣扎在生死线上。

另一家同样做To B生意的Canoo,目前试图依赖美国宇航局、陆军以及国防部的合作维持生计,今年也收到了退市警告。

稍微过得好一点的是Rivian,走乘用车路线,推出了R1T纯电皮卡和R1S纯电SUV,上季度交付超1.55万辆,环比增长23%超预期,但还在亏损状态。

到这里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滑板式底盘,还是其他什么造车技术,无论是To B还是To C,新能源造车行业所有玩家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其实都是量产交付

滑板式造车会不会让主机厂沦为贴牌厂,把“灵魂”拱手他人;还是自己造车,自己定义,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对于这些初创玩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能实现量产,车能卖出去,才有机会跑通商业模式,继续留在牌桌上。

否则,吹再多“革命性的新技术”,到头来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