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发展战略被正式提出。而中国移动在去年年底的工作会上就明确提出了“AI+”战略。不得不说,中国移动“押题”真准!
那怎么来理解“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又怎么来理解“AI+”作为中国移动新的企业战略呢?
我们先来看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具体表述,在谈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报告中说,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如果我们站在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很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提出的——我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从这个角度,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了石器时代,红铜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
而到了196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由此,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
当然,中国比欧美晚了十来年,大概到1980年代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然后是过去20年,信息存在方式正在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形式,社会运行越来越趋向于以数字技术为运作规则,社会逐步进入数字时代,像阿里、华为、中国移动这些巨头过去十年干的主要事情就是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
这一次在数字时代进程上,中国社会没有再落后,反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而到了这两年,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厚积薄发状态,大模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所有的算法、算力和数据都在向大模型集中,形成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雏形,正在发挥作用。
如何发挥作用?那就不能就技术论技术,人工智能必须做好加法,所以提出了“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制造业、农业、建筑业、航运业等传统行业“做好加法”。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全面提升人类社会这架大机器各个零部件的运行效率。这就是中国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背景和目标。
那中国移动提出“AI+”战略,又该怎么来理解呢?
自上而下的一点,国家要实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靠谁来落地?
中国移动作为共和国长子、核心的中央企业,自然责无旁贷,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助力社会“人工智能+”的推进。另外一个层面,从中国移动自身出发,也面临着产品体系的升级——我在前文《中国移动:从+AI到AI+,背后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中提到,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中国移动早已完整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中国移动靠这些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上万亿的营业收入。
此前中国移动践行“+AI”主要是为了在当前已成型的产品、服务体系的流程与模式上叠加AI技术,通过AI技术来提高效率,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是对于当前的中国移动来说,节省成本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开源,增加收入,而且是增加有利润的收入。
所以,当前中国移动提出从“+AI”转向“AI+”,根本目的也就在于通过AI技术来重塑自身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重构业务和运营模式,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怎么来理解?我前面拿移动云举过一个例子,过去“移动云+AI”,对客户体验来说可能是营销推送更加精准、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服务过程更加高效等;而“AI+移动云”,客户体验到的不再是精准的推送、顺滑的流程,而是一体化的算力服务,客户只需要反馈自身的业务场景,AI+移动云就能完美地提供解决方案,而无需客户就纠结什么规格、配置、安全性保障等等。
当然,这只是AI+初级阶段的例子,从长远来看,随着AI+战略的深化,中国移动未来的产品体系将不再是通信服务、流量服务、宽带服务、物联网服务,也不会是单纯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而是面向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这个设想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路途将非常崎岖,中国移动当前的能力离实现这个设想还有不小的距离,一是如何将AI加进中国移动当前的能力中去,这本身是一件相当难且漫长的事情;二是AI加进能力后,如何针对社会行业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优势一件相当难且漫长的事情。
还有一个风险是,当前AI+已经是社会共识,参与者众,国内推出大模型的企业数百家,赛道竞争非常激烈,中国移动一旦在竞争中落败,那就不是作为主体来推进AI+,而是成为被“+”的那部分。
当然,中国移动在AI+上是优势的,AI的关键要素在于三点:数据、模型、算力,而在这三点上,中国移动都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数据,中国移动应该是国内数据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模型,中国移动是国内大模型算法比较领先的企业之一;算力,中国移动是国内算力资源最雄厚的企业之一。中国移动这次题是押对了,准备也比较充分,能干成什么样,就看后面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