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后,A股对于IPO的严监管或将更严。
此前,市场一度传闻证监会将倒查IPO企业十年财务数据,正处于IPO排队阶段、乃至已经撤回材料的企业同样在倒查范围之列。该消息让不少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业者心头一紧。
不过,在近期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方面透露,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尽管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但现场检查“利剑”依旧高悬,这足以让部分心怀侥幸的拟上市企业放弃幻想。据公开报道,在2023年至今的半导体企业IPO中,便有公司在被抽到现场检查后,便主动撤回材料终止IPO。
根据芯师爷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至今,有二十余家半导体行业的公司IPO终止,其中除了有现场抽查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原因推动。下面,我们简单梳理盘点一下终止IPO的半导体企业们的情况。
企业归属地
我国集成电路主要有四个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汉、成都、合肥为代表的中西部区域。 上述企业的注册地分布也基本符合产业聚集特点。从企业注册地分布看,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三地囊括了其中超七成企业。其中,广东有5家企业,上海、江苏均有4家企业,安徽3家,北京有3家。此外,四川2家,山东、陕西各一家。
制图 | 芯师爷
成立时间
半导体行业为周期性行业,在全球经济的波动下往往呈现出供需错配下的周期性震荡。
在产业周期中,不仅有着“猪在天上飞”的上行段,同样伴随着大量企业破产和行业产能出清的下行段。因此,产业周期非常考验一家企业的韧性、成长性,以及企业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等。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一家合格的半导体上市企业,至少应该经历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向公众呈现其在周期中的韧性与抗压能力。
制图 | 芯师爷
在上述二十余家暂时终止IPO的半导体企业中,成立于2000年之前的公司有两家,成立于200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间的公司有8家,其他公司中有两家公司成立时间在2017年11月后。若以2022年末作为企业IPO财务数据最后一个报告期,距离2017年11月满打满算最多也就5年时间,一个产业周期的时间。
经营模式
目前,半导体芯片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Fabless模式(设计)、Foundry模式(晶圆代工)、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OSAT模式(测试厂)四种。
从经营模式看,二十多家半导体公司中,采用Fabless模式的超过半数,大多只负责研发设计和销售,把生产制造测试等委托外包给更专业的第三方厂商;采用IDM模式的公司不超过8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建丽曾在文章《芯片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培育视角》中指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从规模看,具备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芯片设计也是本土企业最活跃的领域。但本土芯片设计企业所需要前端EDA工具和架构IP,以及后端芯片制造环节仍严重依赖于海外企业和美国技术,中国企业设计能力再强,也会因为受制于产业链上的“卡脖子”环节而无法保障产业的持续发展。刘建丽还提到,从全球产业发展来看,IDM模式具有统治地位。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该模式对于一国产业生态的统治力更是显而易见。 另有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为3451家,而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为108家,仅占比3%。国内设计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消费电子、通信终端领域,研发投入非常少,同质化比较严重,业内竞争激烈。 上述十余家芯片设计企业中,有没有能在高端芯片领域和国外一流企业竞争得有来有回的呢?
募集资金
上述二十多家半导体企业拟募集资金超230亿元,平均每家募资超过10亿元。分企业看,募资最少的低于2.8亿元,募资最多的超过6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募资区间为5亿-8.2亿元。 根据上述企业申请材料数据显示,所募资金基本上会用于新建产线或项目,其中18家公司有补充流动资金的计划。从补充流动资金的数字规模看,金额都在5000万及以上,最多的计划补充6.5亿元。从补充流动资金所占募资总额比重看,三分之二的公司相关比重达到或超过20%,其中比值最高的接近30%。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公司上市募资的钱用于补充现金流无可厚非,这或是企业管理层预见到行业下行期将至,用于补充粮草过冬,争取活下来活得好。但募资的钱也不能只用于补充弹药,也要扎扎实实用于产品线拓展和高端芯片的开发,否则行业内卷下,现有产品线很可能不赚钱,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堪忧。
人员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人员规模能够反应出芯片设计公司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以2021年末为节点,在前述十余家走Fabless经营模式的半导体企业中,10家公司总人数不超过200人,其中4家公司人数不超过92人。 不同于芯片设计公司,采用IDM模式的芯片公司业务囊括了设计、加工、封装、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人数规模总体会较芯片设计公司多不少。数据显示,在同样时间节点下,前文提到的几家采用IDM经营模式的半导体公司中,有4家公司总人数不超过千人,其中有两家人数在550人以下。
营收规模
同样以2021年末为节点,除了有3家公司没有相应年度的完整财务数据外,余下半导体公司均有完整的数据。基于此,我们我们简单梳理了这些半导体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营收、净利润、毛利率。
营收规模方面,2021年,有数据披露的公司全都实现了营收过亿,有12家营收在5亿元以下,5家公司营收落于5亿-10亿元区间内,3家公司营收突破10亿元,其中营收最多的超过50亿元。
此外,有5家公司披露了其公司在2022年的财务数据或预告,其中4家实现增长。
净利润
企业净利润方面,同样以2021年的相关数据为准。数据显示,有相关年度数据披露的公司,均实现了34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其中4家企业净利润不超过5000万元,7家公司净利润在5000万-1亿元之间,9家企业净利润突破一亿元,金额最高的公司净利润超8亿元。
根据企业披露的三个完整年度财务数据,其中大部分都实现了净利润逐年增长,但有两家期间内的净利润出现一定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哪个行业都有显眼包,这二十多家公司里便有三家公司在三个报告期内实现了夸张的增速,跨越式的发展。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能够在短时间实现净利润的跨越式增长,或是因为企业本身的积累和技术便足够,只是之前碰到一些问题或缺乏机遇。2020年-2022年间,国产替代+缺芯潮,给了许多本土芯片公司机会,只要能抓住,大部分都能实现不错的发展。
毛利率
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毛利与销售额之比,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产品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获利潜力。
观察企业在毛利率这个指标上的变化,我们以2020年、2021年两个报告期的数据为准。数据显示,这两年中,有16家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增长,其中5家公司在2022年度实现毛利率同比增加十个以上百分点。 有涨便有跌,有4家公司的毛利率在2021年较2020年下降,其中有两家公司毛利率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 芯片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也需要持续投入高研发费用,若毛利率不高,很难保持持续性的高研发投入。有业内人士认为,芯片行业毛利率超过40%才是合理盈利水平。另有专业人士曾透露,欧美的芯片公司产品毛利一般都在50%以上。 从毛利率的绝对值看,能连续两个报告期保持毛利率超过40%的企业只有9家,有15家公司能在第二个报告期实现毛利率在40%以上,有两家公司连续两年毛利率维持在20%-30%区间内。 企业毛利率的高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所处细分行业的整体情况、大行业景气度情况及企业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企业产品结构情况等,不可一概而论。
研发
前文提到,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芯片企业需要不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谋求技术的进步,并借此实现高毛利。 我们本次统计的二十多家半导体公司,他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什么情况呢?由于企业申报IPO板块及披露数据的差异,研发投入方面的指标需要分两部分来观察,其一为冲刺科创板的企业,其二为意在其他板块的企业。 从研发费用的绝对值看,意在科创板的几家半导体公司,连续三个报告期的累计研发费均在4000万以上,其中有3家公司累计投入上亿元研发费用,最多的一家相关费用超过15亿元。企业连续三个报告期的研发费率方面,所有企业均在7%以上,其中5家相关费率超过10%,比值最高的一家超过18%。 研发团队规模同样是个重要指标,根据几家公司申报材料披露的数据,他们研发团队均超过40人,人数最多的一家接近60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方面,除两家公司相关比例低于20%外,其他公司均超过39%。 以2021年度的数据为基准,冲刺A股其他板块的十几家公司里,除两家公司年度研发投入低于千万,其他公司的投入均在1500万以上,投入最多的接近1.5亿元。研发费率方面,两家公司研发费率低于5%,3家公司相关数字超过10%,费率最高的一家则达到19%。
结语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内的二十多家半导体公司基本是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最终终止IPO。 虽是主动撤回,但背后的原因多多,有的公司或是本身存在“小问题”,抱着侥幸心理冲击IPO,结果被抽中现场检查,最后主动撤回申请文件。也或有企业考虑到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行周期,计划放缓上市节奏,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日常经营中。 总的来说,IPO是一个大秀场,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会将诸多瑕疵放在公众的放大镜下。打铁还需自身硬,当监管趋严之时,企业应当放弃幻想和侥幸心理,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要是根基不稳,未必走得远走得久。这两年,半导体公司走捷径率先完成IPO,但最终难逃监管铁拳和严惩的案例并不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