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淘汰赛开始了



By
jonson
10 1 月 24
0
comment

昨日,“五大六小集团停止锂电储能项目”的谣言引发强烈关注,当前以政策为主要驱动力的储能产业,叠加面临淘汰赛,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激起波澜。

部分企业减产、降薪、出清……这些行业底层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暴风雪前落下的雪花,将储能的热度吹散。

进入2024年,储能产业迈入新的历史节点,竞争将更加猛烈,“内卷”已经走向“淘汰”“价格战”将升级为“生存战”

进入少数企业在赚钱的阶段 

储能产业前两年曾经历“躺着赚钱”的黄金时期,但繁荣常常伴随着泡沫。

2023年,碳酸锂价格同比去年高位跌近80%,储能电芯价格相比年初下降54%,储能系统中标价格同比-50%。从最新的12月数据看,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均价已到0.43元/W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跌到0.79元/Wh。而工商业储能一体柜的售价也正走向低于1元/Wh——这些持续刷新最低纪录的价格意味着,储能产业从遍地黄金走向了“只有少数企业在赚钱”的阶段

数据来源:InfoLink、CNESA、行家说Research

供给超速,是高涨资本热度导致 

而价格战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即需求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供给的增长速度,而供给超速增长的背后是过于高涨的资本热度导致

据行家说储能不完全统计,2023年储能产业类项目(含签约、开工、投产等)共有186项,总投资金额为8291.3亿元。其中投产项目有33个,总额达905.3亿元,年产能合计434.8GWh(部分项目含动力电池产能)。

来源:行家说Research

那么此前资本为何热衷于储能。我们认为:这几年,全球经济低迷,投资的不确定越来越高,而实体经济对各个国家至关重要,热钱涌向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

半导体和新能源最受热捧,但半导体产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门槛高;新能源板块中,汽车和储能最为突出,而汽车投资军备赛已经较早完成,可预见增速放缓,最好的投资进入期已经过去;储能,全球双碳政策,能源危机和强制配储规划,叠加汽车电池企业也作为第二增长极大举推进,最终使储能顺理成章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产业。

据行家说Research信息显示,在储能发展初期,属于高收益率、短回收期,海外户储在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收益率曾经达15%以上,回收期6-9年以内

狂飙期后,需要迅速认清洗牌规律

《大败局》里曾写:每一个新兴的产业都有自己的狂飙期和激情年代。同理,洗牌也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一幕。

只不过,储能产业因为备受资本热捧,它的洗牌和淘汰赛,相比来得更早一点、快一点。

从企业端来说,确实极为残酷,但从产业长期发展和用户端使用角度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也意味着产业将更快回归理性,去除泡沫之后,将更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度。而这对于留下来的优秀企业,又将是更良性的竞争环境。由此,产能过剩引发的优胜劣汰将能激励企业不断降本增效,带来更高效、更先进的产能,促进行业不断升级。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繁花》里的爷叔曾对宝总说,“做生意不是比谁赚得多,要看谁活得长,不要想一步登天,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2024和2025则是储能企业关键的两年,大浪淘沙之下,真正稳扎稳打、有实力的企业会在这一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

由此,认清规律之后,有两类企业要特别关注战略更新

第一类:非一线龙头企业,需要意识到的是,这场淘汰赛对于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是压力,他们也定会竭尽所能冲刺,但同时相对而言,对他们也是更有利的,因为这些企业真正具备规模化优势、雄厚的资本和融资能力,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龙头集中。

正因如此,这一类企业要时刻提醒自己,生存战略是要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加强先进产能,并在合适时机把握“强强联合”

第二类:是新进入者或仍在观望是否进入的企业,更要厘清现实,储能产业不是一个低技术门槛的行业,不可再抱有“高收益率、短回收期”的印象,相反,储能是一个长线投资的行业,产品只是其中第一步,后面的安全、服务、运营,都非常考验企业的韧性。

行家说储能总结

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双碳、部分国家摆脱化石资源依赖等目标,用储能来实现是有效的手段,未来储能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先进产能永不过剩,但道路是曲折的,也不是所有的储能企业都能共享到这种确定的幸福。

最后,引用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的观点:光伏早些年的内卷、过剩、暴跌、洗牌,最终造就了今天全球8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来自于中国。如果没有过去的残酷竞争,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上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竞争力。

期望储能产业,也能在这一场不可避免的淘汰赛和阵痛中,不断强大。

发表回复